第259章 文斗(2)_大明:史上最狠暴君
笔趣阁 > 大明:史上最狠暴君 > 第259章 文斗(2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59章 文斗(2)

  第259章文斗(2)

  庙堂上的权力争斗,向来是更加隐秘与持久的,这争的并非是一时,而是在合适的时间,去做合适的事情,以达合适的目的,倘若谁最先沉不住气,那先手优势就将被对方拿下,如此便落了下风。

  一连多日,在京衙署暗潮汹涌,然而京城却很是火热。

  顺天府衙。

  “近几日,京城受廉政院督办仓场案影响,由锦衣卫亲自负责监刑,京城内外诸坊的情况不一。”

  在府衙正堂,顺天府尹孙传庭坐于主位,环视堂内所聚诸官吏,神情严肃道:“新设起来的巡捕房,不管是两京县所辖,亦或是府衙所辖,都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,确保辖内治安的稳定。

  无需在意五城兵马司怎样讲,明确的那些职责必须坚守好,特别是诸坊所设巡捕司,必须监管好本坊诸事,期间胆敢有任何纰漏,在谁处出事,谁就要为此负责!”

  顺天府衙诸官吏,大兴与宛平两依郭京县诸官吏,听闻孙传庭所言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流露出各异的神情。

  这个巡捕房与巡捕司的设立,是继崇文门税关与户部有司纠纷不断,动辄就要打官司之后,又跟五城兵马司产生纠纷,甚至还牵扯到五城巡城御史,只不过眼下的朝局不定,导致没有人在意此事。

  但是在顺天府地界却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。

  “此外新设起的巡防营,及下设诸坊的巡防队,乃专司京城内外诸坊火禁、报更等特殊职权。”

  孙传庭继续道:“不管是府衙,亦或是两县衙,都要给本官监管好,原则就一个,哪处敢出现走水,而没有及时扑灭,在谁处出事,谁就要为此负责!

  京城乃是何等要地,任何一处敢出现任何问题,都可能产生较大影响,京城不稳,传至天下将成笑柄,本官不管过去怎样,现在既然定下这些,都必须给本官做好,都听明白了没有?”

  “喏!”

  堂内所聚诸官吏纷纷作揖应道。

  一个巡捕房,一个巡防营,正式宣告京城地界的混乱治理,将逐步朝向正规化和专业化迈进,此乃朱由校亲下决断,由顺天府尹孙传庭亲自督办,意在解决巡捕盗贼、逮捕囚犯、火禁等职权混淆问题,不再给任何人钻空子的机会。

  特别是锦衣卫明确外派后,在京锦衣卫下辖的诸所,涉及到京城诸坊捕盗等职权,一律裁撤收回,锦衣卫有锦衣卫要做的事情,不该锦衣卫管的事,插的权,必须要约束起来,不然就极易形成漏洞和隐患。

  而在朱由校的整体构想中,以上仅仅是一个开始罢了,今后涉及京城巡捕盗贼、布防卫戍,乃至京畿整体卫戍,都将经历一次彻底的变革。

  像五城兵马司这等衙署,将会全面退出巡捕盗贼、逮捕囚犯、火禁等职权,今后专司京城卫戍安全,成为京城主要的卫戍力量。

  至于在京城内外诸坊驻扎的部分京营,将会悉数退出京城地界,赶赴重新划定的区域进驻,构建起京畿核心卫戍体系,没有戎政府的调令和手函,不得擅离驻防要地,否则必严惩不贷!

  权力倘若没有明确的划分,而是选择东给一点,西塞一点,势必会造成职权混乱、相互推诿的现象,更会滋生出吃拿卡要的不良风气。

  继全面掌控宫城和皇城的禁卫后,朱由校在悄无声息间,逐步调整完善京城和京畿的秩序安稳。

  不过想全面平稳的落实下来,尚需等援辽的那批军队凯旋而归。

  没有一批悍将猛卒作为支撑,那京城与京畿的卫戍体系,即便是真的筹设起来,恐也难以有效的运转,似这等瞎折腾,可不是朱由校想要的结果!

  “下面说具体事务。”

  孙传庭端起茶盏,呷了一口,看向亲掌巡捕房事的新设通判,眼神坚毅道:“从今日起巡捕房将增加一个差事,即在各坊宣读皇明时报,宣讲永不加赋的政策,宣读廉政院初定奸佞录,要叫京城内外诸坊的百姓,皆知一些时政决策,朝廷明确事宜,避免不良舆情在坊间盛行。

  如何协调,如何落实,你这个通判要抓好,府衙的巡捕房,两京县的巡捕房,上下要衔接好,不准出现任何差池。

  眼下巡捕房的建制尚未裁定,别觉得这是一时心血来潮,才鼓捣出来的,对待此事要认真起来,要是差事办不好,那本官不介意换人来管。”

  “下官明白。”

  那通判闻言,当即上前作揖道:“请府尹放心,下官定会办好此事。”

  涉及顺天府衙的诸多事务,在这间不大的正堂有条不紊的逐步言明,规矩想要重新树立起来,就必须付出大量心血,而这一切,都需要有一位能做事,敢承担的狠角色,在顺天府这一地界上,孙传庭在逐步扛起重担。

  顺天府实在是太过特殊了。

  特别是处在天子脚下的京城。

  倘若有任何的风吹草动,必将产生相应影响或涟漪,对于朱由校而言,将整个顺天府交给信赖的实干派,可以帮他分去不少忧愁,毕竟朱由校的眼睛,盯着的不止一个顺天府,他盯着的是全天下!

  诸如一些涉及到职权谋改的部署,只要在顺天府取得应有成效,朱由校便会顺势逐步推行,北直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不止是朱由校打造的基本盘,更是朱由校试行新政的试验田。

  牵扯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改革,根本不是一蹴而就的,那势必是一个不断扩大范畴的过程,需要在一个区域内试行和总结,待到整体性政策没有问题,再扩大范畴继续试行和总结,直到推广到全国各地。

  唯有这样,犯错的概率才能降到最低。

  朱由校就是想要看看,一直以来的皇权不下乡,究竟能否在北直隶解决掉,宗族观念与宗法现状,是否能给他解决掉,倘若在北直隶都解决不了,那就别想着在大明各地解决,如此大明的实际统治根基,就必然不可能扎根进乡野,那样一来,就会有太多的实际改革,存在漏洞和隐患。

  ……

  相较于顺天府衙的忙碌,彼时的乾清宫却显得不那样忙碌。

  “折腾了这么久,永不加赋这一良政,牵扯到具体的相应公文,户部总算是明确下来了。”

  东暖阁内,朱由校倚着宝座,御览着所持奏疏,似笑非笑道:“就看接下来,地方有司能否在今年有效落实了,大明的地方百姓,担子实在太重了,不设法给他们减负,那必然会压垮他们。”

  “皇兄,您是有什么担心吗?”

  在旁站着的朱由检,此刻面露疑惑道:“户部的具体公文,已经通过急递传递各地有司,这等惠政良政到了地方,不该行之有效的进行推广吗?”

  “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。”

  朱由校笑着摇摇头道:“皇弟不会真的觉得,牵扯到人丁税的征收,每年递解进京的丁税,就是实额足给的吧?”

  “难道不是吗?”

  朱由检皱起眉头道。

  “当然不是。”

  朱由校眼神凌厉道:“倘若是真的,那么在我大明治下就不会有那么多流民了,有太多的百姓,承担着不该他们承担的赋税,这不止有丁税,还有别的,相较于京城各处的吏治整顿,最难的其实是地方的吏治整顿。

  一句天高皇帝远,就道尽了一切啊。

  在众多的大明地方官中,可是有不少土皇帝,他们与地方势力相互勾结,中饱私囊,以权谋私,做的事情简直罄竹难书。

  就过去皇祖父进行的摊派辽饷,朝廷收上来的辽饷就那么一点,朕就怀疑啊,大头全叫各级官员给贪了。”

  “所以皇兄御极之初,就把摊派辽饷给废除掉了?”

  朱由检眉头微皱道。

  “没错。”

  朱由校语气冷冷道:“既然收的辽饷不够用,那干脆就不收了,不给各地官员滥收税的名义。

  苛捐杂税,这能压垮太多的底层百姓。

  大明不是靠各地官员组成的,而是靠各地百姓组成的,百姓若是没了活路,那大明还会有活路吗?”

  对于一些做官的德性,朱由校要比谁都清楚,官本位的思维影响,权力被无限放大,这是一大弊政和毒瘤。

  这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解决的,这需要旷日持久的斗争和博弈,继而逐步进行解决,别的事情都能急,唯独此事不能急,不然国力会被折腾掉,民心会被折腾垮,底层百姓将会变得更苦。

  所以朱由校要收缩全国性税派,尽可能的去减轻底层百姓负担,同时增加定期与不定期中枢巡察,保证明确的那些良政惠政是真的落实下去了,期间还要去调整和更替地方主要官员,继而确保政策能够延续才行。

  “一个个果真没有憋好屁啊。”

  而就在朱由检沉思之际,彼时坐在宝座上的朱由校,却表情严肃起来,“朕还以为他们会多消停几日,看来是朕有些一厢情愿了啊,真是够可以的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ydkw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ydkw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